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6篇
  免费   2744篇
  国内免费   3802篇
测绘学   1698篇
大气科学   1641篇
地球物理   2303篇
地质学   6385篇
海洋学   2150篇
天文学   226篇
综合类   846篇
自然地理   1473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669篇
  2021年   852篇
  2020年   666篇
  2019年   782篇
  2018年   747篇
  2017年   692篇
  2016年   621篇
  2015年   771篇
  2014年   743篇
  2013年   854篇
  2012年   916篇
  2011年   887篇
  2010年   882篇
  2009年   872篇
  2008年   803篇
  2007年   739篇
  2006年   745篇
  2005年   613篇
  2004年   491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364篇
  2001年   329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5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INTRODUCTIONTheSMSRPSisstalledontheshipnavigatingovertheseaandreceivessatellitecloudmapsatanytimetoprovidereliablereal-timedataofmeteorologyandocean.Itisanimportantequipmentforsafeguardofshipnavigation.Chinahasthousandsofoceanicships.Butalmostallships,withonlyveryfewexception,arenotstalledbySMSRPS.Thecausesareasfollows:1.Thetechniqueisverycomplicated.2.Thedevelopmentcostisveryhigh.3.Ifweintroduceforeignequipment,thecostistooexpensive.4.Foreignequipmentanditssoftwarearecompletelyclo…  相似文献   
102.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南海北部陆架海洋表层温度锋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7年(1993~1999)月平均的SST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区域海洋表层温度锋在一年中的逐月变化特征,表明南海北部陆架海洋表层温度锋存在明显的季节内变化。结合风场的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东北季风对南海北部陆架温度锋的影响,表明东北季风风速的增加有利于温度锋强度的增强。通过对黑潮南海流套入侵较强的1999年2月与流套入侵较弱的1998年2月的SST卫星遥感资料的对比分析,考察了黑潮南海流套的入侵对南海北部陆架温度锋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潮流套的较强入侵能够增加陆架温度锋的强度,对温度锋的走向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海洋木栖真菌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福建厦门海沧、集美及漳州浮宫等地采集到的红树林等海洋潮间带的各种腐木样品中分离得到176株海洋木栖真菌,对其进行抗菌活性检测.其结果表明共有96株海洋木栖真菌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白色假丝酵母中的一种或多种拮抗指示菌具有抑制作用,占供测菌株总数的54.5%.在这些活性菌株中,红树源菌株拮抗比例为30.2%,非红树源菌株拮抗比例为69.8%.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主要分布于15个属中,包括木霉Trichoderma、青霉Penicillium、拟青霉Paecilomyces和一些不产孢的分类群.某些稀有真菌如盘多毛孢Pestalotia、茎点霉Phoma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4.
鯵科鱼类是暖水性与暖温性的鱼类,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也可随暖流到达纬度较高的地区。它们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从南纬55°至北纬65°,主要集中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据初步统计,世界各海区的鯵科鱼类约有290种,以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水域为最多,约有173种;东太平洋与西大西洋(美洲东西两岸)次之,约119种;东大西洋较少,约40种。 鯵科鱼类的分布与暖流的关系甚为密切。例如在非洲东西两岸,由于暖流分布的情况不同,鯵科鱼类的分布也有显著差异,东南沿岸可分布至南纬35°左右,种数也多,约61种,而西部沿岸一般不超过南纬12°左右,种数就很少,约20种。在北太平洋东西两岸,由于黑潮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鯵科鱼类分布的北界均达北纬45°左右。在北大西洋两岸,它们的分布北界则有所不同,西岸因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仅达北纬45°左右,而东岸由于墨西哥暖流的影响,可达北纬65°的冰岛东南岸与挪威西部海岸。在南大西洋西岸它们可分布至南纬55°左右,而东岸只到达南纬12°左右(图1)。中国鯵科鱼类的分布情况也与暖流有着密切关系,在各个海区有所差异,以南海种类为最多,东海次之,黄海最少,有些种类仅在一定季节随暖流到达东海与黄海。  相似文献   
105.
海洋平台阴极保护监测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海洋平台阴极保护监测系统,它由双电极电位测量探头,牺牲阳极输出电流测量探头,信号传输电缆系统和微机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并结合近10a其在南海北部近海石油开发区的应用和运行状况,对阴极保护监测系统的性能,作用及意义进行了系统论述,以期为进一步的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6.
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渗流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水幕系统进行了概化,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某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无水幕和有水幕条件下的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模拟了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区的渗流场。利用所建模型预报了2种条件下涌入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的涌水量、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扩展情况及洞库上方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等。由预测结果可知,2种条件下洞库涌水量均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而有水幕条件下的地下漏斗扩展范围和速度均比无水幕条件小;在洞库开挖初期水幕作用较小,随时间延长作用愈加明显,因此水幕系统在保证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的储油安全和保护周围地下水资源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Mangroves are special woody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oasts. They prove to be a natural microorganisms and new metabolites storage. In the study of mangrove endophytic fungi metabolites, four new compounds, Compounds 1, 2, 3 and 4, as well as a known octaketide, cytosporone B (5), are isolated from an endophytic fungus, Dothiorella sp., HTF3. They all show cytotoxic activities. The elucidation of these structures is mainly based on 1D/2D NMR and ESI-MS spectral analyses.  相似文献   
108.
本实验选用商品饲料饲养平均初体重为0.09g的南美白对虾,经过30d的生长实验,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成活以及饲料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由3次/天增加到5次/天,南美白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而饲料系数则显著降低,但当投喂频率由5次/天增加到7次/天时,南美白对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并无显著提高。对对虾全虾体主要组成成分的分析表明南美白对虾体主要组成成分并不受投喂频率增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白令海DSDP188站氧同位素3期以来的古海洋与古气候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令海南部DSDP188站沉积物生源组分分析显示,该地区表层生产力在MIS3早、晚期(3.3和3.1)以及MIS2期增加,而其他时期表层生产力相应降低,并且表层生产力的变化没有显示明显的冰期与间冰期旋回。沉积物的C/N比值反映了有机碳的混合来源,说明该地区表层生产力可能受陆源营养物质输入的影响。该站位沉积物的非生源组分分析显示,MIS3早、晚期陆源物质输入量增加,反映洋流加强和气候变化。MIS2出现两次陆源物质输入量的增加,显示了洋流和气候的波动。MIS3和末次冰消期碳屑丰度增加,但MIS2降低,指示MIS3和MIS1陆地天然火灾概率大,而MIS2天然火灾概率低,反映间冰期比冰期更容易发生天然火灾。  相似文献   
110.
台湾岛及其邻域地层和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碰撞造山带作为世界上最年青的造山带之一,具有其独特的地质环境。它位于菲律宾海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汇处,东北面为东北-近东西走向的琉球沟-弧-盆系,东侧为西北向运动的菲律宾海板块,向南为近南北走向的吕宋岛弧,并与冲绳海槽和马尼拉海沟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从而造就了众多形态复杂、成因各异的区域地层和构造现象。台湾岛自东向西可划分为海岸山脉带、台东纵谷、中央山脉、西部山麓带和沿海平原带五个构造-沉积单元。以台东纵谷为界,两侧在地形地貌、地层组成、岩石性质、重力、磁力等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上均表现为明显不同,分别隶属于不同的板块构造单元,西侧属于欧亚板块的中国大陆边缘,东侧的海岸山脉带则是北吕宋火山岛弧的向北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